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0
上一期
目录下载(pdf)
封面下载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放射性治疗药物专辑
Select
放射性治疗药物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高洁, 郑小北, 王红亮, 李建国, 张岚, 杜进
2022, 35(3): 151-163. DOI:
10.7538/tws.2022.35.03.0151
摘要
(
)
PDF
(8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射性治疗药物是将放射性核素与载体结合,利用放射性核素适宜的射线能量和在组织中的射程,选择性集中照射病变组织,同时避免正常组织受损并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现主要用于肿瘤治疗或缓解肿瘤相关症状等。放射性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诊疗、心肌显像、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发现和炎症组织显像诊断等。近年来,随着靶向性配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医用核素广泛应用,放射性治疗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
153
Sm、
89
Sr、
223
Ra、
90
Y、
131
I和
177
Lu等核素常用于治疗癌症骨转移、肝癌、甲状腺癌等,且治疗上显示出较大潜力,相关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究也迅速增加。本文就已上市和研究阶段放射性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Select
177
Lu放射性治疗药物研究新进展
杨宇川, 阚文涛, 杨夏, 魏洪源, 卓连刚, 王静, 廖伟, 赵鹏, 王关全
2022, 35(3): 164-178. DOI:
10.7538/tws.2022.35.03.0164
摘要
(
)
PDF
(7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别具有β
-
、 α、俄歇电子以及内转换电子衰变的放射性核素,在放射性药物研发以及临床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
177
Lu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献报道数量持续增长,
177
Lu放射性治疗药物引发了放药研究领域的强烈关注。本文对近两年
177
Lu标记的抗体、多肽、纳米颗粒,以及小分子放射性治疗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其中处于临床前研究的药物通过药物设计增强了靶向性,改进了药代动力学及生物性质;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肿瘤发挥明显抑制作用,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对已有临床用药方式进行补充,如核素联合治疗、放化免疫联合治疗、诊疗一体化以及分批次用药方式;对临床用药的人体计量学数据进行补充,如
177
Lu-RM2在GRPR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人体剂量学。
Select
α核素
225
Ac的制备及医学应用现状
赵紫宇, 温凯, 马承伟, 褚浩淼, 段菲, 李光, 李忠勇
2022, 35(3): 179-188. DOI:
10.7538/tws.2022.35.03.0179
摘要
(
)
PDF
(7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α治疗(targeted alpha therapy, TAT)是一种基于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核素与肿瘤选择性载体分子作为特定靶向癌细胞载体的核医学治疗方式。由于对靶向癌细胞具有强杀伤力,而对非靶向正常组织的损伤小,TAT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
225
Ac核素因其适宜的半衰期、独特的衰变性质、易于配位等特点,成为TAT中α核素的最佳选择之一。研究表明,
225
Ac的靶向药物结构在癌症治疗中有着优异的效果,但是
225
Ac核素的制备却仍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对
225
Ac核素性质、制备工艺以及用于TAT的
225
Ac放射性药物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
225
Ac的制备和药物标记进行了展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医用级
225
Ac将实现批量化生产,
225
A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将有望获批用于肿瘤治疗。
Select
90
Y微球的研发现状与应用研究
高洁, 刘晓明, 周文华, 王红亮, 赵小生, 葛强, 李建国
2022, 35(3): 189-199. DOI:
10.7538/tws.2022.35.03.0189
摘要
(
)
PDF
(6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0
Y微球将放射性微球通过微创介入灌注至肿瘤供血动脉,放射性微球随血流分散并滞留在肿瘤末端小血管,通过持续释放高能射线实现高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对中晚期肝癌的局部治疗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全球已上市两款
90
Y微球产品(SIR-Spheres-和TheraSpheres-),在国外已开展近二十年临床应用,纳入多个权威肝癌诊疗规范和指南。自2018年开始,SIR-Spheres-和TheraSpheres-逐步进入我国,引起国内临床专家的关注,并被纳入我国最新的肝癌诊疗相关指南。2022年,SIR-Spheres-作为进口药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用于标准治疗失败且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同期完成首例TheraSpheres-治疗原发性肝癌。我国自主研发的90Y炭微球显示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为更好开展
90
Y微球产品在我国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动同类产品研发创新,本文对
90
Y微球的种类与研发现状、临床应用,以及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和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90Y微球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Select
寡聚苯乙炔修饰RM26的
177
Lu标记和细胞内化研究
廖伟, 付华霞, 李祥玉, 阚文涛, 杨夏, 王静, 赵鹏, 卓连刚, 杨宇川, 魏洪源
2022, 35(3): 200-208. DOI:
10.7538/tws.2022.35.03.0200
摘要
(
)
PDF
(10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胃泌素多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GRP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可以被GRPR拮抗剂靶向。高的细胞内化率有助于提高放射性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给药剂量。激动剂的内化率优于拮抗剂,但是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激动剂的应用。将具有跨膜能力的寡聚苯乙炔(OPE)和GRPR拮抗剂RM26偶联,可以提高拮抗剂的内化能力。本研究合成了两种多功能化合物NOTA-OPE-1-RM26和NOTA-OPE-2-RM26,分别进行
177
Lu标记,得到了高放化纯度的标记物。标记化合物
177
Lu-NOTA-OPEs-RM26在生理盐水、高糖培养液、新生牛血清中稳定存在。体外稳定性实验表明,引入OPE-1少量增加了化合物的内化率,而引入OPE2显著增加了化合物的内化率。此外,引入OPE并没有改变RM26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跨膜基团提高拮抗剂药物细胞内化率可行。
Select
211
At及
131
I标记尼妥珠单抗的荷瘤小鼠体内治疗研究
刘葳豪, 马欢, 李飞泽, 李鸿岩, 兰图, 廖家莉, 秦芝, 刘宁, 杨远友
2022, 35(3): 209-216. DOI:
10.7538/tws.2022.35.03.0209
摘要
(
)
PDF
(53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尼妥株单抗(nimotuzumab)为载体,开展
211
At和
131
I一步法标记流程的建立和对荷U87MG胶质瘤裸鼠的初步治疗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率约95%,在磷酸缓冲液(PBS)和10%胎牛血清(FBS)中能保持一定稳定性;瘤内注射24 h后,药物在肿瘤的放射性摄取率仍然能保持在(28.2±4.7)%ID·g
-1
;
131
I/
211
At-ATE-nimotuzumab均可对U87MG实体瘤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整个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荷瘤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并且有效地延长了生存时间;相较而言,20 μCi的
211
At-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中位生存时间长于200 μCi
131
I-ATE-nimotuzumab治疗组荷瘤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 d和31.6 d。该工作进一步确定了α核素
211
At在放射性靶向治疗研究中的潜力,为相关药物的临床前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Select
DGA树脂辅助的循环淋洗技术制备无载体镥[
177
Lu]
卓连刚, 杨宇川, 岳海东, 熊晓玲, 王关全, 王海麟, 杨林, 林青川, 陈琪萍, 涂俊, 魏洪源
2022, 35(3): 217-223. DOI:
10.7538/tws.2022.35.03.0217
摘要
(
)
PDF
(59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核医学广泛关注的新型医用放射性同位素
177
Lu的国产规模化,利用中国绵阳反应堆(CMRR)进行无载体(n.c.a.)
177
Lu的制备工艺研究。在常规的镧系树脂分离纯化
177
Lu的流程中加入可以吸附洗脱液中金属离子的DGA树脂柱,并通过特殊的流路连接方式,实现淋洗镧系树脂柱洗脱液的“在线”循环。示踪实验和三次生产流程验证表明,第一级分离的废液量降低>86%。质检分析表明,循环淋洗技术制备的无载体
177
Lu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研究表明,该技术显著降低了镧系树脂分离无载体
177
Lu中的放射性酸废液总量,可用于规模化生产工艺。
Select
基于聚锑酸的双柱型
90
Sr-
90
Y发生器研制
耿自胜, 李波, 吴建荣, 陈云明, 罗宁, 孙志中, 曾俊杰, 张劲松
2022, 35(3): 224-232. DOI:
10.7538/tws.2022.35.03.0224
摘要
(
)
PDF
(11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制备得到大吸附容量、粒径均一、适合色谱柱操作的分离材料,研制出性能优异的
90
Sr-
90
Y发生器,本研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吸附性能优异的聚锑酸无机吸附剂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双柱法和反载体法分离策略开展
90
Sr-
90
Y发生器研制。系统考察了合成反应条件、干燥方式等因素对聚锑酸制备的影响,获得优化的聚锑酸制备工艺,聚锑酸对锶的静态吸附容量为121 mg/g,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动态吸附容量达到73 mg/g,吸附性能与文献报道相比大幅提高。提出采用双柱法进行Sr、Y分离,以
89
Sr作为示踪剂,向一次柱洗脱液中加入适量Sr反载体后再进行二次柱分离,可使Sr与Y的分离因数提高到10
7
以上,Y的总洗脱效率达77.5%,分离因数满足医用指标要求。本研究针对
90
Sr-
90
Y发生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
90
Sr-
90
Y发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登录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更多>>
(双月刊 1988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出版单位:《同位素》编辑部
主 编:罗志福
开 本:大16开
页 数:64页
国内刊号:11-2566/TL
国际刊号:1000-7512
国内定价:每册 15.00元 全年90.00元
友情链接
中国核学会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质谱学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中国知网
更多>>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