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定不同产区扁形茶稳定同位素比率,借助化学计量学工具探索建立西湖龙井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四川、浙江、贵州等扁形茶主产区代表性取样,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测定样品中碳、氢、氧、氮、锶、铅、镉稳定同位素比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逐步线性判别(FLDA)、决策树C5.0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模型进行产地区分。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稳定同位素比率表现出产地差异。δD、δ18O受陆地效应和高程效应影响较大,并且二者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88Sr/86Sr比值随地区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不同产地扁形茶间差异尤为显著。FLDA和BP-ANN模型对外部样本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差,分别为76%和84%;决策树算法模型回代验证准确率为91.35%,对外部样本的预测准确度达到92%。结果表明,在西湖龙井茶产地判别中,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决策树算法模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 mm以下的采样点,SOC 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 mm~500 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三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 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
为探讨石生苔藓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区域性大气硫源的指示作用,连续两年采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石生苔藓样品,测定δ34S值;并结合已有的雨水、煤的硫同位素值等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样品δ34S值均偏正,平均为+4.9‰,取值范围为+1.9‰~+9.6‰;石生苔藓δ34S值与空气中SO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南昌、抚州两市苔藓δ34S值的取值范围与其对应城市大气降水δ34S值的变化区间相接近;研究区内土壤相对富集重硫,且土壤中可溶性硫主要受大气硫沉降影响。结果表明,石生苔藓的硫同位素组成对区域性大气硫源具有指示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气硫沉降的硫源主要来自人为成因硫和生物成因硫,可能还有远距离传输硫等其他硫源的影响。
采用均匀实验与Aspen Plus模拟耦合的计算方法优化13C分离二塔级联工艺操作参数。经实验验证,实验值与耦合优化的模拟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为6.5%;在不增大能耗费用的同时,优化实验得到二塔釜的13C丰度为14.1%,较二塔级联初始实验结果提高25%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耦合优化设计方法经实验验证可行,可为13C产业化级联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为其他传统精馏工业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结合寡聚对苯乙炔(oligo p-phenylene ethynylene, OPE)较强细胞膜穿透能力和多肽拮抗剂RM26对PC-3癌细胞的高亲和性,设计合成OPE-RM26偶联物。采用Iodogen涂管法对偶联物进行131I标记,得到标记率为95%的放射性标记物131I-OPE-RM26,室温下放置24 h后其放化纯度仍大于90%,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制备具有靶点识别、膜穿透性、射线杀伤的多功能放射性药物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210、300、430、614 mg/kg四个剂量对巯基十二硼烷二钠盐(BSH)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得到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81.94 mg/kg,LD50的95%置信区间为[334.97 mg/kg,435.51 mg/kg]。进行BSH的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根据给药后得到的药时曲线,选用三房室模型拟合得到BSH的半衰期分别为t1/2α=3.6 min、t1/2β=55.8 min、t1/2γ=6.26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3 523.58 mL/kg、药时曲线面积AUC为247.55 hr*μg/mL、清除率CL为3 572.45 mL/hr/kg。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BSH在血液中清除较快,各器官在注射后30 min达到最大摄取,其在体内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以上研究结果可为BSH在国内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基础。
呼气试验简单无创、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CO2呼气试验和H2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CO2呼气试验的主要应用有胃幽门螺杆菌检测、肝功能检测、胃排空检测、胰岛素抵抗检测和胰腺外分泌测定等。H2呼气试验可用于诊断乳糖吸收不良和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呼气试验因其高灵敏度,非侵入性,有望应用于更多疾病的诊断。
以林德拉催化剂替代普通钯碳催化剂,利用氘气替代氚气模拟研究搅拌程度、温度、投料比对氚代苯乙烯加成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搅拌速度和温度可以提高催化加成反应的转化率,但对选择性影响较小;氘气加入量对转化率和选择性影响较大,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氘代苯乙烯的纯度;林德拉催化剂对苯乙烯的选择性高于钯碳催化剂。
油田多相流量计用源要求外形尺寸不变、光子通量输出率提高1.5倍。鉴于原制备工艺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本研究在不更改放射源外形和活性区尺寸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面釉成份,降低自吸收,提高光子通量输出率,确定原料面釉最佳掺和比,增加装料量等方法,成功研制了油田多相流量计用源。经检测该源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国标相关要求。现场使用,反馈良好。
叶酸能与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的叶酸受体(FR)特异性结合,通过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为放射性核素选择性载带提供良好的途径。基于受体和配体间的高度亲和性,可将多种放射性核素与叶酸分子及其衍生物偶联,制备核医学显像探针。本文主要对非金属正电子核素(18F、124I)和金属正电子核素(68Ga、44Sc、152Tb)标记的叶酸及其衍生物PET显像探针与炎症PET显像探针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临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