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综/评述
Select
氚光源及其研究进展
吴健;雷家荣;刘文科
2012, 25(1): 1-7. DOI:
10.7538/tws.2012.25.01.0001
摘要
(
)
PDF
(21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氚光源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氚制成的自发光装置,其使用寿命长、光强稳定、无需电源,是黑暗条件下小视野照明的优良光源,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玻璃管型氚灯是应用广泛的氚光源。由于氚气体对β射线的能量自吸收、荧光粉蔽光性和玻璃管有破裂可能等缺点,限制了氚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氚发光装置的发光机理、发展历史、安全评价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讨论了传统玻璃管型氚灯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氚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氚光源研究改进工作,并展望了国内氚光源研究与应用前景。
Select
氢-水液相交换疏水催化剂制备及活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胡胜;熊亮萍;侯京伟;罗顺忠;罗阳明
2012, 25(1): 8-14. DOI:
10.7538/tws.2012.25.01.0008
摘要
(
)
PDF
(21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氢-水液相催化交换反应(LPCE)可用于含氚废水处理、含氚重水提氚、重水升级和重水生产等工艺,疏水催化剂是实现LPCE的关键。本文对疏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活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Pt/C/惰性载体类疏水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惰性载体、活性金属载体的选择,碳负载Pt基催化剂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围绕疏水催化剂制备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如LPCE微观反应机理,活性金属微观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等。对疏水催化剂这一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
Select
国产FDG模块自动化合成3’-脱氧-3’-[
18
F]氟代胸苷
张锦明;张晓军;李云刚;刘健;田嘉禾
2012, 25(1): 15-20. DOI:
10.7538/tws.2012.25.01.0015
摘要
(
)
PDF
(1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附接半制备HPLC的国产FDG模块自动化合成了3’-脱氧-3’-[
18
F]氟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18
F-FLT)。将15 mg 3-N-Boc-5’-O-二甲氧基三苯基-3’-O-nosyl-胸苷溶解在0.5 mL DMSO中,使之与
18
F
-
在100 ℃反应5 min,之后用1 mol/L HCl 于110 ℃下水解5 min,用2 mol/L NaOH中和;TLC法测得
18
F-FLT的标记率为 67.5%(
n
=8),而 HPLC测得的标记率为39.4% (
n
=6);产品经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最终产品的合成效率为21.2%(
n
=3,不衰减校正),包括半制备HPLC的分离纯化在内,总的合成时间为30 min。产品的放化纯度大于99%,比活度大于 740 TBq/g(180 PBq/mol)。产品在10%乙醇中,6 h内未见分解。以上结果表明,国产FDG模块配合半制备HPLC,可以合成满足临床需求的
18
F-FLT。
Select
11
C-(-)间羟基麻黄素的合成及Micro PET显像
尹大一;刘健;张晓军;徐白萱;田嘉禾;张锦明
2012, 25(1): 21-26. DOI:
10.7538/tws.2012.25.01.0021
摘要
(
)
PDF
(3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
C标记(-)间羟基麻黄素(
11
C-(-)HED,
11
C-HED)是一种交感神经系统显像剂,可用于心肌和肾上腺肿瘤的显像。碘代甲烷与(-)间羟胺直接甲基化反应,生成
11
C-HED,经HPLC梯度淋洗纯化;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在
11
C-HED中添加前体后对心肌摄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碘代甲烷作甲基化试剂可减少副反应,分别用含3%乙醇和10%乙醇的0.24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梯度淋洗,能有效去除前体间羟胺,同时放化纯度从93.2%提高到98%。
11
C-HED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表明,注射含2 mg/kg前体间羟胺的
11
C-HED后,30 min时心肌摄取明显降低,而肾上腺摄取增高。Micro PET显像证实,注射
11
C-HED后正常心肌显像,但加入前体后心肌摄取降低,清除加快。以上结果提示,分别用含3%和10%乙醇的0.24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梯度淋洗可提高产品化学纯度和放化纯度;在
11
C-HED中加入前体间羟胺后对心肌摄取明显降低,而肾上腺摄取增高。
Select
99
Tc
m
标记NGR及其在荷人HePG2肝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及SPECT显像
马温惠;汪静;杨卫东;李桂玉;马晓伟;王喆
2012, 25(1): 27-32. DOI:
10.7538/tws.2012.25.01.0027
摘要
(
)
PDF
(11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
99
Tc
m
标记了含有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Asn-Gly-Arg)序列的血管靶向性短肽NGR,评价了标记物
99
Tc
m
-NGR的放化性质以及在荷HePG2肝癌模型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SPECT显像。标记结果显示,
99
Tc
m
-NGR的标记率>90%,放化纯度>95%。荷瘤裸鼠体内生物分布结果显示,
99
Tc
m
-NGR在肾脏和肝脏的摄取率较高,注射后1 h肿瘤摄取达(2.52±0.62)%ID/g,最高达(7.26±2.71)%ID/g,12 h仍然达(3.93±1.93)%ID/g,但在竞争性抑制组中摄取率为(1.29±0.85)%ID/g。荷瘤裸鼠的SPECT显像结果显示,除肿瘤外,其他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摄取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肿瘤与肌肉组织的放射性攝取比(T/NT)4 h时最高,可达3.25。注射后1 h肿瘤可见,12 h时最为清晰。以上结果提示,
99
Tc
m
-NGR易于制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在肿瘤的诊疗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Select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亚甲基二磷酸含量
赵秀岩;王晓静;付博;叶肇云;柳银黎
2012, 25(1): 33-36. DOI:
10.7538/tws.2012.25.01.0033
摘要
(
)
PDF
(1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研究了亚甲基二磷酸含量测定及相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以Symmetry C8为固定相,
V
(30 mmol/L正戊胺(用乙酸调节pH 5.0))∶
V
(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亚甲基二磷酸对照品溶液。在该条件下,亚甲基二磷酸及相关物质(包括合成过程中残留的亚磷酸及氧化分解产物磷酸)的分离良好。方法的线性范围在600~4 000 mg/L,线性回归方程为:lg
A
=1.943 6 lg
C
+16.212,
r
=0.999 6,检出限为200 mg/L,回收率在98%~102%,适用于亚甲基二磷酸原料的常规检测及有关物质的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应用
Select
TCAP氢同位素分离装置的小型化及分离性能
王伟伟;张玲;余铭铭;梁建华;龙兴贵
2012, 25(1): 37-41. DOI:
10.7538/tws.2012.25.01.0037
摘要
(
)
PDF
(9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TCAP氢同位素分离原理及系统小型化要求,设计了一套小型氢同位素分离装置。采用分离柱外室中螺旋型电阻加热器对Pd/K分离柱进行加热,利用低温恒温槽中的低温无水乙醇在外室中循环冷却分离柱。采用西门子PLC模块,根据程序设定对TCAP分离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在参数优化的条件下,研究了全回流及生产模式下的分离效率。研究发现,设计的小型氢同位素分离系统实现了稳定的分离柱加热-冷却循环,循环时间为0.25 h。在生产模式下,由氘纯度为80%的原料气可分离出氘纯度99.5%产品气,生产效率可达8.7 mL/h。低氘含量H-D混合气(D%=20%)同样能实现明显的氘浓缩效果(产品气D含量达99.0%)。
Select
钛硅酸钠(Na
2
Ti
2
O
3
SiO
4
·
2H
2
O)对Cs的吸附热力学分析
王保柱 ;张东 ;石正坤 ;吴涛
2012, 25(1): 42-46. DOI:
10.7538/tws.2012.25.01.0042
摘要
(
)
PDF
(13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钛硅酸钠(Crystalline Sillicotitanate, CST)对铯(Cs)的吸附热力学分析是研究钛硅酸钠吸附铯机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工作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CST与不同浓度CsNO
3
溶液反应,测定反应前后Cs
+
的浓度变化,得到了一系列参数。结果显示,不同的反应温度对应不同的饱和吸附量,当温度为298.15 、313.15和328.15 K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2.8、217.4和232.6 mg/g。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此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在不考虑温度对吸附焓和吸附熵影响的前提下,计算得到吸附焓Δ
H
=21.28 kJ/mol,Δ
S
=89.18 J/K/mol以及Δ
G
<0。以上结果表明,CST对Cs的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进行、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的吸热反应。
Select
18
F-FDG PET/CT显像对心肌“缺血记忆”的分子机制研究
谢博洽 ;杨敏福 ;叶珏 ;杨子鹤 ;窦克非 ;韩春雷 ;田毅
2012, 25(1): 47-52. DOI:
10.7538/tws.2012.25.01.0047
摘要
(
)
PDF
(1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
18
F-FDG PET/CT动态心肌显像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了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谢改变(缺血记忆)和缺血程度的关系。将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球囊封堵20 min组(4只)和40 min组(4只),在空腹状态下(禁食>12 h)行基础、缺血1 h和缺血24 h的
18
F-FDG PET/CT动态心肌显像以及
99
Tc
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计算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的葡萄糖摄取率比值
K
。所有显像完成后处死实验犬并分别取缺血区、非缺血区心肌组织。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葡萄糖转运体蛋白1、4(GLUT-1、GLUT-4)、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mRNA表达量。两组犬三次心肌灌注显像均未见异常。基础显像时,两组预封堵心肌与非缺血区心肌
18
F-FDG摄取率的比值
K
无明显差异;缺血1 h后,两组
K
值均增加,且40 min组高于20 min组;缺血24 h后,40 min组的
K
值仍高于基础状态,而20 min组的
K
值与基础状态下无明显差异。PCR结果示,两组非缺血心肌的GLUT-1、GLUT-4以及H-FABP基因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缺血心肌的GLUT-1和GLUT-4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H-FABP基因的mRNA表达量减低,且40 min组的改变较20 min组更为明显。以上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心肌对葡萄糖(
18
F-FDG)摄取增加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缺血记忆)与缺血的程度相关。
Select
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Graves甲亢患者
131
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影响
韩云峰;童良前;兰琼;朱小华;陈璟;赵明
2012, 25(1): 53-57. DOI:
10.7538/tws.2012.25.01.0053
摘要
(
)
PDF
(12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对甲亢患者
131
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影响,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
131
I治疗的甲亢患者160例,治疗后随访1~3年。按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A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B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C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D组TgAb≥60.00 U/mL,TPOAb≥60.00 U/mL。分析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对甲减发生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总甲减发生率为34.4%,各组间
131
I治疗后甲减发生率有差异(
P
=0.034<0.05),且C组和D组甲减发生率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分别为0.041<0.05和0.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gAb水平(Wald=4.145,
P
=0.042<0.05)和TPOAb水平(Wald=6.850,
P
= 0.009<0.01)是
131
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可知,治疗前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增高是甲亢患者
131
I治疗后甲减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治疗前血清TgAb或/和TPOAb水平增高(尤其是两者水平同时显著增高)的患者,
131
I剂量应适当减小以降低甲减发生率。
Select
18
F-FDG PET/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陆国秀;张彩霞;徐薇娜;于树鹏;辛军
2012, 25(1): 58-63. DOI:
10.7538/tws.2012.25.01.0058
摘要
(
)
PDF
(19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3月间19例临床怀疑胸膜间皮瘤患者的
18
F-FDG PET/CT图像,探讨
18
F-FDG PET/CT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通过
18
F-FDG PET/CT显像获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摄取类型、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血清中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恶性胸膜间皮瘤进行准确诊断、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所有患者扫描后分别经外科手术、穿刺活检、胸腔镜、胸水细胞学检查或纵隔镜等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9例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PET/CT确诊16例,漏诊1例),2例良性病变(PET/CT确诊1例,误诊1例)。
18
F-FDG PET/CT显像判断胸膜间皮瘤的符合率为89%(17/19),敏感度为94%(16/17),假阴性率为6%(1/17),特意度为50%(1/2)。恶性胸膜间皮瘤SUVmax(11.88±5.39)与良性组SUVmax(4.10±0.85)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5 8,
P
<0.01)。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包括上皮型、肉瘤型、混合型及非典型4种,在各不同病理类型间,非上皮型SUVmax(15.88±3.94)较上皮型(7.40±2.82)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4.56,
P
<0.01)。在不同临床分期中,Ⅳ级SUVmax(19.83±3.57)较Ⅱ、Ⅲ分级患者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
=7.69,
P
<0.01)。胸膜间皮瘤
18
F-FDG PET/CT显像中,病灶摄取类型可分为结节形、线形、环形及混合形4种,其中环形放射性摄取(SUVmax=16.63±4.51)与其他三种摄取类型(SUVmax=10.61±4.85)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64,
P
<0.01)。以血清中癌胚抗原(CEA)≥5 μg/L为标准,患者SUVmax(14.19±5.15)明显高于CEA<5 μg/L组SUVmax(8.60±4.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39,
P
<0.05)。以上结果提示,
18
F-FDG PET/CT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的敏感度较高;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中,上皮型预后好于其他类型;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SUVmax递增,提示与肿瘤恶性程度加剧相关。不同类型
18
F-FDG PET/CT显像中,环形摄取类型常提示肿瘤恶性程度较高。血清中CEA升高,也提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预后不良。综上所述,
18
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分期、疗效评价、监测复发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线办公
作者登录
专家登录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下载中心
新闻公告
更多>>
(双月刊 1988年创刊)
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
承办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出版单位:《同位素》编辑部
主 编:罗志福
开 本:大16开
页 数:64页
国内刊号:11-2566/TL
国际刊号:1000-7512
国内定价:每册 15.00元 全年90.00元
友情链接
中国核学会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质谱学报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中国知网
更多>>
访问统计